2019年4月8日 星期一

,

2019 takishusungan家族射耳祭



春天的暖陽照進溪谷的綠壁,烘乾前一晚的雨遺留下的溼氣。身掛 habang 背心、頸吊胸袋kuling 的 tama kin ,高舉著一瓢雪白的酒,對著內本鹿方向振聲祭告。三位射手對空鳴槍,宣告射耳祭的開始。

每年的四五月間,各地的射耳祭如雨後春筍般展開,除了各村、各鄉自己的射耳祭外,還有全國聯合的射耳祭由各個布農山地鄉輪流舉辦,即農族間號稱的「全球射耳祭」。今日的祭典大多以文化展演為主,結合觀光遊程,更多了一些園遊會、運動會的性質——全球射耳祭甚至有各鄉的籃球聯賽、排球聯賽。

或許也是因為射耳祭廣為人知,許多人常會認為布農族是遊獵民族,但事實上在傳統的生產活動中仍是以農耕為主,布農的歲時曆大部分也都圍繞著小米的生長與相對應的祭典,射耳祭是唯一以狩獵為主題的祭典。除此之外,布農族是很重視親緣關係的民族,以家族為社會基本單位,過去的射耳祭當然也以家族為單位舉辦。

霍松安家族也在五年前開始辦理自己的射耳祭,減少展演與競技的成分,回歸祭典的原貌,以教育與文化傳承為目的。我們就以這次參與延平地區霍松安家族射耳祭為例跟大家介紹這項重要的布農祭典:

身分確認 mapimantuk

在 tama kin 做完祭告(mapatahu),射手對空鳴槍之後,眾男丁聽到槍聲便聚集於祭場。首先大家進行身認確認,每個男人報上自己的爸媽,感受彼此之間的血液連結。這時由其中一人切肉,分給在場參與祭典的所有男人,領到肉的男人必須現場把肉吃掉,代表著家族的共享。

與此同時男人圈中間升起一把火,男人會將自己的刀、槍、弓箭在火上轉圈薰陶,然後形成一條人龍,依序跨過冓火。dahu 老師說這樣的過火儀式(mapatu)主要是遷居低海拔的聚落形成的,因為早期低海拔的瘴唳之氣重,希望透過火的療癒性與神聖性讓人得到淨化,擺脫病痛。

接下來眾男丁移到獸骨小屋,將酒糟丟向掛起的獸骨,象徵著餵養動物之靈。事實上在祭典進行前的一個月,男人們就上山狩獵,陸陸續續帶回許多獵物;而這時候女人們也有相對應的工作,必須要作麴釀酒,以為祭祀之用。酒布農語稱 davus,是甜的意思,以甜餵養動物的靈是對萬物最高的崇敬。








射耳 manahtangia

國小以下的男孩會在大人的幫忙下,以弓箭射tukban裡的山肉;大一點的男孩與青少年、青年,則會以獵槍射擊遠方的靶。射耳的主要意義在於傳承狩獵的技藝與文化,從小就讓男孩們接觸刀槍,培養彼此之間的關係。孩子們更會得到長輩以吹耳朵的方式給予的祝福。





誇功宴 malastapang

布農族雖是內斂的民族,但誇功宴卻是一個男人們勇敢表現自己的場合。中間有一個執杯者,會輪流舀酒給每個男人並詢問,得到杯子的人需大聲的報出自己的母親家族名,以及過往戰績,過去可能是帶回了多少人頭;今日大家會講自己獵到多少獵物,跟山豬搏鬥的經過等等。在這次的家族射耳祭中不少長輩則驕傲的說著在山上重建家屋的故事,將這樣的傲骨傳達給年輕一輩。也因為家族射耳祭強調教育傳承,幾名青年還不熟悉時有口誤,執杯的 dahu 老師都會再舀一瓢酒讓口誤者重報一遍,直到順暢流利。

而就在男人們誇耀著自己的功績的同時,女人們則站在男人的背後,跟隨唱喝並舞動。最後大夥一同吟唱飲酒歌。







最後家族射耳祭就在殺豬、分豬肉、為家族新生的嬰兒祈福與午餐共食的豐足歡愉氣氛中結束,除了祭典之外更多了一點家族凝聚的意味。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 tama husung 在祭典前一晚眾人開會時特別提到,過去的射耳祭其實都是在天未亮前進行的,約莫凌晨三點就會開始鳴槍聚集,利用夜間萬零甦醒的時候進行祭祀。事實上今日的初來部落仍然維持著兩個家族在凌晨時分各自舉行祭典,等到天明時祭典也結束,剛好接上官方版的村射耳祭。未來霍松安家族的射耳祭是否也會以這樣的模式進行將留待明年討論。

找回自身文化精隨的路上,是一條不斷學習之路。感謝家族讓我們參與了重要的祭典~



抓豬靠智,豬為食亡

一大清早幾名男丁就先去抓豬,為了中午的共食與分肉

自己焊製的烤肉架展現野性的風格

成堆的山肉是祭前男人們從山上帶回來的,分享給眾人

孩子們跟著大人練唱古謠

tama nabu 也特地從凱道回來參與祭典

柯家姊妹花盛裝出席,為了祭典穿上族服

男人們則帶著自己的刀槍弓箭

davus 是祭典的要角,當然,不可以少了冰塊

殺豬在布農族有重要的文化意義,祭典婚禮都少不了

由 tama husung 帶眾青年們殺豬、解剖與分肉,並講解背後的意義

cina ali教導婦女們清洗內臟與腸子

辛苦的婦女們準備著中午共食的料理

射耳祭是男人的祭典,但少不了背後默默的女人

hudas以 ngaan 輕撫新生嬰兒的頭頂,並掛上 ngaan 的項鍊

為孩子們祈福,希望他們好好長大

午餐的共食是布農族分享的傳統



Shar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