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

追尋鹿野溪上的記憶-內本鹿古道東段踏查(1)

追尋鹿野溪上的記憶-內本鹿古道東段踏查

文字/攝影:劉曼儀

相遇‧內本鹿
        「回到埋藏臍帶的地方」,是這裡的人唱出的歌聲!「內本鹿」,一個曾經是魯凱族的地方,剛到這邊的布農族這麼稱呼著。經過不段的遷徙與尋找,鹿野溪流域成為台灣布農族落腳的南界,橫亙著中央山脈兩側,幾乎踏遍的每一條支流,建立了至少19個部落群。2001年由台東縣延平鄉的布農文教基金會開始了一連串尋根探勘,當年被強制遷出的孩童已成為阿公阿嬤,盡可能的訴說著記憶中的lumah(家),找出還有記憶的舊部落。


        日治時代於此開鑿了打通東西,用以控制此處動亂之「內本鹿警備道」,由東邊的北絲鬮(今桃源村)、溫泉(今紅葉村)、清水、松山(於1930年裁撤)、楓、嘉嘉代、桃林、壽(行政中心並設有藩童教育所)、常盤、朝日、出雲,1926年完成警備道與駐在所設置。

       2007年因為工作到部落訪談,在部落詢問黑熊的蹤跡卻意外的把「布農族」、「尋根」、「內本鹿古道」、「重建家屋」這幾個關鍵字湊在一起。跟著Tama(叔伯輩尊稱)們的步伐回到內本鹿的mai-lumah(老家),這裡的山川地貌透過「Bunun」(人)的述說,路不僅只是路,山水都多了幾分思念的味道。而我也因此被引進的這個Pasnanavan(學習),延續了不知何時會停歇的追尋!
2008-2009跨年 一個月在山上把房子蓋起來了!
地圖上的問號?
        2008年三月,跟Tama去傳說中的內本鹿事件的發生地-Halipusung(因有石灰的得名),借用了一段東段古道後,路消失了!而改走水路進到舊部落。自溪床上切到舊部落的過程當中,駁坎又斷斷續續的出現,而在舊部落的上方(東北方)居然又切到一條很清楚的古道!接著赫然佇立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排場很大的駐在所(松山)。腳上踏的路,眼前的駐在所,都是地圖上的未知,地圖上只標示「楓」駐在所,還很清楚的畫了這邊有兩條支線!而老人家所說的「楓」駐在所卻是在溪床邊,連個駁坎地基都瞧不見的地方!對於內本鹿古道的問號自此開始!

        這份疑惑一直這樣放著,過去的紀錄頂多到桃林駐在所,桃林以東的登山紀錄付之闕如,皆是走溪路出去。只能從部落探勘舊部落的經驗當中去拼湊可能的軌跡,部落在探勘的過程當中一直找不到「嘉嘉代」駐在所,因為崩塌的關係,也讓此處古道的走向行蹤成謎。一直到有天跟安睎聊到這份疑惑,仰賴他對於日治時期資料掌握度高,經過一陣協調,決定先把東邊古道的路況解決!

不可忽略的日治時期資料
        既然是走在日本人修築的道路上,對於當時的史料閱讀必是不可忽略,除了坊間已翻譯成中文的「東台灣展望」有紀錄內本鹿古道東段的遊記以外,出發前感謝內本鹿行腳的友人提供當年日警的日記中文部分譯本,也讓我們透過那文字間的敘述去推敲、想像每個駐在所與建物的可能位置。安睎透過日文資料轉譯出各駐在所間的里程,只要我們能找出一個確定的駐在所/古道,即能以里程數去回測繪其他駐在所的相對位址。於是我們決定先到上回Tama帶領我們到達的駐在所,以此為據點來探前後的古道路線,欲解決古道是否真有支線?並確認「清水、松山、楓、嘉嘉代駐在所位址」進出推內本鹿古道東段的路線走法。

  然而在歷經八八風災之後,路況的變化何其大,出發前在google earth中每條古道所經過的溪谷皆是一片片白色崩塌,逢溝必崩無一倖免,已經斷斷續續的古道經過這樣的蹂躪後只會更慘,因此備妥垂降攀升的工具,原本以「壽」為目標的行程在出發後就隨緣了!

第二篇 http://laipunuk.blogspot.tw/2010/03/2.html
第三篇 http://laipunuk.blogspot.tw/2010/03/3_15.html
第四篇 http://laipunuk.blogspot.tw/2010/03/3.html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追尋鹿野溪上的記憶-內本鹿古道東段踏查劉曼儀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Share:

3 則留言:

  1. 您好 目前文章還在整理中 請在忍耐一下 謝謝!

    回覆刪除
  2. 您好!想向您邀稿,是否可聯絡我?momohsu1020@yahoo.com.tw

    回覆刪除